當前位置:歐亞貿易網(wǎng) > 技術中心 > 所有分類
  撕破強力是紡織服裝力學性能一個重要的品質指標之一,沖擊擺錘法測定撕破強力同時作為色織牛仔布、牛仔服裝等產(chǎn)品標準的引用檢測方法。正確評估沖擊擺錘法測定撕破強力的測量不確定度能反映出測試結果與真值接近程度,對控制測試結果的準確性起著重要作用。
  一、檢測方法
  1、梯形法撕破原理:
  在試樣上畫一個梯形,用強力試驗儀的夾鉗夾住梯形上兩條不平行的邊。對試樣施加連續(xù)增加的力,使撕破沿試樣寬度方向傳播,測定平均撕破強力。
  2、沖擊擺錘法撕破原理:
  試樣固定在夾具上,將試樣切開一個切口,釋放處于勢能位置的擺錘,可動夾具離開固定夾具時,試樣沿切口方向被撕裂,把撕破織物一定長度所做的功換算成撕破力。
  3、褲形法撕破原理:
  夾持褲形試樣的兩條腿,使試樣切口線在上下夾具之間呈直線。開動儀器將拉力施加于切口方向,記錄直至撕裂到規(guī)定長度內的撕破強力,并根據(jù)自動繪圖裝置繪出的曲線上的峰值或通過電子裝置計算出撕破強力。
  二、測試過程:
  1、選擇擺錘質量,以使測量值在對應量尺的15%到85%的范圍內,檢查儀器的零位,將擺錘升到起始位置;
  2、布樣的固定,將布樣放入夾口中,使布樣長的一邊平行于夾口上邊緣,將布樣夾緊在夾口,使底邊緊貼夾具的底部,用切刀切一個20±0.5mm的切口,使被撕裂的長度為43±0.5mm;
  3、壓下擺錘阻擋器釋放擺錘,在擺錘往回擺時抑止擺錘,不要干擾指針位置,用N讀出標尺讀數(shù)或數(shù)字顯示器讀數(shù),根據(jù)儀器使用的類型,標尺讀數(shù)應乘以一個合適的因子數(shù)以轉換為以牛噸為單位的結果值,檢查結果是否在滿刻度值的15%到85%之間,重復測試每個方向上至少五塊布樣。
  4、觀察撕裂過程是否沿受力的方向,下述情況是正確的:a)沒有紗線從布樣中滑脫出來;b)在夾口沒有滑脫;c)撕裂后凹口區(qū)域仍維持在15mm寬度之內。否則結果應放棄;
  5、如果有三個或以上測試結果被拒絕,則此方法不適用。
  三、試驗儀器與用具
  3.1、落錘式織物撕裂儀:(如圖41-1所示的YG033A織物落錘式撕破試驗儀)試驗儀屬擺錘型,試樣被夾持在兩個夾持器之間,一只夾持器可動,另一只固定在機架上,擺錘受重力作用落下,移動夾持器附在擺錘上,試驗時擺錘撕破試樣但又不與試樣接觸。設備由以下部分組成:
  剛性機架:裝有擺錘、固定夾持器、用于割縫的小刀和測量裝置,試驗前調節(jié)儀器水平和固定位置,防止任何移動。
  擺錘:可繞裝有軸承的水平軸自由擺動,抬起擺錘至試驗開始位置,并立即釋放它,擺錘的質量可通過附加另外的質量或調換擺錘而改變,建議撕破結果落在儀器滿刻度的15%~85%范圍。
  機械或電子設備:測量靠前次擺動的較大振幅,其能量用于撕裂試樣。撕破力的讀數(shù)可直接得到,儀器提供設零裝置。
  移動夾持器裝在擺錘上,固定夾持器裝在機架上,為了允許小刀通過,兩夾持器間必須分開(3±0.5)mm,校準兩只夾持器的夾持面,使被夾持的試樣位于平行擺錘軸的平面內,作與垂直線成(27.5±0.5)°的平面,使它連結軸與兩只夾持器頂邊構成的水平線,軸與夾持器頂邊之間距離為(104±1)mm,夾持面尺寸不作規(guī)定,寬度在30~40mm,高度較好選20mm,但不少于15mm。
  當擺錘自由懸掛時,兩只夾持器面必須在同一平面內,而且垂直擺錘的擺動面,夾持面的狀態(tài)和加于夾持器上的力要使試樣被夾持而不打滑,鋒利的小刀開始將兩夾持器中間的試樣切開(20±0.5)mm的切口。
  YG033織物落錘式撕破試驗機。
  3.2劃樣板、米尺、剪刀等
  1—刻度表盤
  2—扇形落錘
  3—AB錘固定螺孔
  4—指針調整螺釘
  5—指針調整鎖緊螺母
  6—轉動軸
  7—固定運動試樣夾持器
  8—切刀手柄
  9—啟動手柄
  10—水平泡
  11—底腳螺絲
  12—扇形擺擋板
  YG033A織物落錘式撕破試驗儀
  1、工作原理
  沖擊擺錘法與單舌試樣法的撕裂機理相似,但受力速度快,屬沖擊型撕裂。矩形試樣被夾緊在撕裂儀的動夾持器和定夾持器上,在兩夾持器之間即試樣中間開一個切口,利用扇形擺錘從垂直位置下落到水平位置時的沖力使動夾持器與定夾持器中的試樣沿切口方向迅速撕裂,把撕破織物一定長度所做的功換算成撕破強力。
  2、取樣
  按實驗(撕裂)中表規(guī)定隨機抽取適量的批量樣品,確保樣品在運輸過程中沒有損傷或受潮。再從批量樣品的每匹中,至少離匹端3m以上處,隨機剪取長度至少為1m的全幅織物,以此作為試驗樣品(應無折皺和可見疵點)。從試驗樣品上剪取試樣的實例如圖41-2所示。
    
  3、試樣及制備
  每個實驗室樣品裁剪經(jīng)向和緯向兩組各為5塊的試樣,每塊試樣裁取時應使短邊平行于織物的經(jīng)紗或緯紗,以保證撕裂沿切口進行。試樣的短邊與經(jīng)向平行的稱為“緯向撕裂試樣”,試樣短邊與緯向平行的稱為“經(jīng)向撕裂試樣”。試樣尺寸如圖41-3所示。
  4、試驗環(huán)境
  調濕和試驗用大氣采用GB6529規(guī)定的標準大氣,仲裁性試驗應采用二級標準大氣。用于工廠內部作為質量控制等的常規(guī)試驗,可在普通大氣中進行。
  5、試驗程序與操作
  5.1試驗前檢查儀器水平,并調好指針零位,檢查刀口高低,切口線長要符合20mm的要求。
  5.2預試,按實際強力選擇適當?shù)牧砍?,使試樣的測試結果落在相應標尺15%~85%范圍內,量程的大小可通過更換扇形錘來實現(xiàn)。
  注:a)使用示值范圍在0—16N時,大、小重錘A、B及長、短螺釘均不安裝。
  b)使用示值范圍在0—32N時,則加裝小重錘A,并用2只短螺釘將其固緊。
  c)使用示值范圍在0—64N時,則加裝大重錘B,并用2只長螺釘將其固緊。
  5.3抬起扇形擺錘至垂直位置,即試驗起始位置,并將指針推至指針擋板處,將矩形試樣夾在夾持器中,夾持時使長邊與夾持器的頂邊平行,并輕輕將底邊置于兩夾持器的正中底部位置上,然后旋緊兩夾持器,拉出切刀手柄,使試樣正中切開一個20mm長的切口。
  5.4按下起動手柄,扇形擺錘迅速落下,擺向右側,由于動夾持器與擺錘連為一體,因此試樣就被撕裂而斷,當擺錘回擺時即用手輕輕握住它,以免破壞指針的位置,從測量裝置標尺分度值或數(shù)字顯示器讀出撕破強力,單位為N。
  5.5重復9.3~9.4,每個方向至少重復試驗5次。
  5.6觀察撕裂是否沿力的方向進行,紗線是否從織物上滑移而不是被撕裂,如果織物未從持器口滑移,撕裂一直在15mm寬的凹槽區(qū)內進行時,該次試驗屬正常。否則,屬不正常,試驗數(shù)據(jù)應剔除。若5塊試樣中有3塊或以上被剔除,則此法不適用,也可加倍試樣數(shù)量再試驗。
  6、測試結果
  分別計算5塊試樣的經(jīng)向及緯向的撕裂強力算術平均值(N),修約至1位小數(shù),必要時,記錄樣品每個方向的較大或較小撕破強力。
  7、試驗報告
  7.1說明:此試驗按照的標準;所用的標準大氣;使用的測量范圍;試樣的品種、規(guī)格,必要時說明取樣方法;試樣數(shù)目、剔除試驗數(shù)及其原因;測定日期;任何偏離本試驗方法的細節(jié);
  7.2記錄:各次測定的數(shù)值;
  7.3.1計算:織物經(jīng)、緯向平均撕破強力(N),如果只有3或4塊試樣是正常撕破的,另外寫出試樣的每個測試結果。
  7.3.2如果需要,用百分率(%)表示撕破強力的變異系數(shù);用牛頓(N)表示樣品每個方向的較小和較大撕破強力。
  8、相關知識
  8.1由于成網(wǎng)、加固、粘合等工藝的不同,在做經(jīng)向與緯向撕破強力時,其撕裂走向有可能出現(xiàn)某一向不規(guī)則現(xiàn)象,甚至有的撕裂走向與切口線成垂直狀態(tài),凡遇此種異常情況應在試驗報告中注明。
  8.2試驗前建議對儀器作以下檢驗:
  8.2.1擺錘自由懸掛時檢查兩只夾持器的平行度,檢驗小刀在兩只夾持器的中心位置和夾持器之間距離為(3±0.5)mm,檢查刀的鋒利程度,鈍刀對試驗結果有不利影響。
  8.2.2試樣的撕裂長度可用紙樣進行校驗,試樣夾好后用小刀割一個(20±0.5)mm的切口,刀的安裝高度正好使凹槽的試樣具有(43±0.5)mm的撕裂長度。
  8.2.3儀器的水平相當重要,當擺錘擺動時,儀器的移動是誤差的主要來源,仔細固定儀器,使擺錘擺動過程中儀器沒有明顯的移動,用內裝的水平泡調節(jié)儀器水平。
  8.2.4不放試樣校正儀器數(shù)次,可動夾持器關上,檢查軸承的摩擦力;零位指針定位值;儀器顯示為零,在連續(xù)三次試驗時,零位在刻度的±1%公差范圍內。
  以上是關于“擺錘法織物撕破強力測試實驗方法介紹”內容的介紹,希望可以給您帶來一些幫助。如您還有疑問,可咨詢我們在線客服或者通過我們的技術服務電話進行咨詢。這里有我們專業(yè)的工程師為您解答,希望能找到您想要的答案!同時為了方便客戶,在泛標商城還可以購買此類檢測儀器,這里,質量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