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后臺收到一份十萬火急的土方數據:儀器實測的數據,土方計算結果和甲方算的差了十萬方!到底是哪里出問題了?我們來分析一下數據情況:自然標高(未開挖原始地面高程點),施工方是實測的,甲方是在地形圖上提取的,設計標高(開挖完成后地面高程點),甲方提供的三角網文件,計算范圍和方格網尺寸相同,那差別就在自然標高數據了。
施工方的實測高程點數據,存在兩個問題:數據密度不夠,數據缺失。也就是說范圍線內部,存在空白區(qū)域,高程點分布不均勻,范圍線附近,高程點較少,影響計算范圍線上內插高程點準確性。
將施工方實測自然標高(紅色),和甲方提取的自然標高(綠色),同時展繪在一張圖上,對比相鄰點位的高程值,其實偏差不大,而且甲方高程點數據,計算范圍線上分布均勻。甲方的高程點數據,更適合用于軟件土方計算。
施工方實測的數據,高程精度沒問題,但想算出準確的土方量結果,還真要補測一些高程點。范圍線附近,要均勻采集高程點。尤其注意,范圍線上和范圍線外,要采集高程點。突變地形,要密集采集高程點,比如陡坎,坎頂線和坎底線,要多采點,盡可能的貼合實際地形。范圍線內部,不要留空白區(qū)域,均勻采集高程點。本次土方實例,說明一個問題,實測的高程點數據,精度沒問題,但用于土方計算,質量不一定行了。外業(yè)采集高程點的時候,要關注土方計算范圍線附近,突變地形等區(qū)域,避免補測!